以能力为核心,培养紧缺人才——护理(老年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政策热点 | 2019-06-06 20:38:24
一、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概述
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从七大方面提出了20条举措,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2018年9月1日,《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施行。2019年2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实施。
广州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7年9月,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同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共同出台了《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一段时间内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作好了顶层设计,强化了统筹力度。广州市教育经费支出占市财政一般公共支出的比例达19%,其中职业教育投入逐年加大,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目前,广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制定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技能竞赛奖励和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等办法,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办学活力。
2018年广州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良好,7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4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成绩喜人。从基础办学条件上看,广州职业教育学校占地总面积593.25万平方米,教学资源丰富,图书达到839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216327.5万元。从学生规模上看,2018年广州职业教育招生数量为48263人,在校生人数达149746人。从教师队伍建设上看,广州职业教育共有专任教师7767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高达97.2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22.6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5.13%。
(二)高等职业教育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共计7所院校,此次统计不包括招收部分专科生的广州医科大学和广州大学。
(二)基础办学条件
7所市属高职院校占地总面积约为312.2万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为134.6万平方米,藏书总计442万册;固定资产总额总计38642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3013万元。在7所市属高职院校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数量以及固定资产总额中均位列第一,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设备总值最高。
市属高职院校平均占地面积为445986.14平方米,平均校舍建筑面积192307平方米,图书收藏册数平均63.14万册,固定资产和教学科研设备平均资产分别为55202.86万元和14716.14万元。
校舍建筑面积中,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约68.5万平方米,占比50.59%,其中图书馆面积70369平方米;生活用房约47.4万平方米,占比35%,其中学生宿舍面积3966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约10.8万平方米以及教工用房约1.5万平方米。
(三)学生情况
2018年广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情况为:招生人数18732人,同比增长12.06%,在校学生共计52896人,同比增长11.59%;毕业生15752人。各个市属高职院校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规模最大,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均最多。
(四)教师情况
1、教职工情况
教师情况代表了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发展水平,对于高校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共有教职工4006人,男女教职工比例约为1:1。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2550人,女性专任教师占比约56.8%。
2、专任教师情况
广州市属高职院校的2550名专任教师中,正高级教师共99人,副高级653人,高级专任教师比例约为29.49%;中级教师人数最多,为1243人,占比48.75%,初级及以下专任教师555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级教师人数最多,占全部高级教师人数的21.8%。
2018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共有2484名授课教师,相比2017年的2395名授课教师增加了8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875人和公共课、基础课教师609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校的授课教师人数最多,共545人。
(三)、中等职业教育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市、区属)共有44所,其中市属学校14所,高校(行业)办学5所,区属学校16所,民办学校9所。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共有27所,占比约61.36%,包括国家级重点学校21所,省级重点学校6所(含2019年4月被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的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21所国家级重点学校中,全国中职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所,省示范性中职学校4所。
说明:本次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据为2017学年数据,即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以下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数据统计不包括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二)基础办学条件
2018年广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市、区属)继续推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备投入力度加大。其中学校占地面积共2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教学资源丰富,纸质图书共计约397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13314.5万元。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的办学资源占比较高,各项资源占比均高于70%,其中教学仪器实习设备占比约为90.07%,固定资产总额达到370227万元,图书数量达334万册,占比84.24%。学校占地面积占比73.17%,校舍建筑面积占比76.73%,教室共3027间,另有计算机共计39037台,电子图书约146万册,电子期刊约5万册。
(三)学生情况
2018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市、区属)共有在校生人数96850人,其中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在校生74748人,占比77.18%;招生人数共29531人,其中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招生23074人,22050人为应届毕业生;毕业生共38379人,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毕业生占比77.7%,其中24391名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占全部省级及以上学校毕业生的81.79%。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的74748名在校生中,男女比例约为6:4。各年级学生数量情况为:一年级学生人数最少,为23166人,三年级学生人数最多,为26372人,较一年级多3206人。
(四)教师情况
2018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市、区属)共有专任教师5217人,其中专业教师3569人,“双师型”教师1951人,占比约55%,兼职教师313人,占比约6%。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7%,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11%,另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3%。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共有教职工5437人,其中女性教职工3262人。从教职工类别上看,专任教师4117人,占比达75.72%,行政人员639人,教辅人员478人,工勤人员203人。
此外,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属)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共有授课专任教师4095人,包括文化基础课教师1253人,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2842人。
二、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亮点与特色
(一)教培并重,完善高层次人才培训体系
近年来,广州市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广州市大力开展“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等改革试点。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等贯通培养改革力度加大,2019年,市属7所高职与42所中职学校,在84个专业点开展改革试点,招生计划数3425人。高职院校积极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韶关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合作协同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获广东省教育厅同意成为全省首批5所四年制本科培养试点单位,与韶关学院合作开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育人成效50强和教学管理50强;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
目前,广州市正在积极筹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校—广州交通大学,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下一步,广州市将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特别是新组建高职院校实行中高职一体化组团发展。同时,推进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改革。高职院校主要面向局属中职学校毕业生构建“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育人”的特色办学模式,并形成对区属职校的有力辐射,完善广州市现代职教体系,拓展中职学生升学渠道。此外,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重点面向择业期毕业生、退役士兵、新型农民等群体,并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案例1: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多类型、分层次”办学新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开办七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班,开设包括普职融通“重点班”、拔尖人才“培优班”、校企合作“冠名班”、中高衔接“贯通班”、高职辅导“升学班”、“电大班”等。
会计、商务英语、金融事务、电子商务等骨干专业,分别形成了“分层次、多维度”“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贯通”“基本能力+综合素质”“ 三对接、双提升”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贸节是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每年举办的大型活动,是专业实施“重实践、强技能、促发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环节。在校市场营销专业全体学生参加经营,完成“摊位设立、资金筹措、选品进货、新媒体营销、促销策略、摊位布置和现场销售”等环节,实现自主经营,工学结合,学以致用。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3次商贸节。活动主题立足专业,紧跟DT、AI时代产业发展,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活动及产品策划、宣传、推广、营销等;项目扎根课程,对接产业需求,增加弹性,内容贯穿市场营销基础、门店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现代推销技术、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多门核心课,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实体验工作过程,调度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做中强化工作流程和技能,做到气氛活跃且能控制,在活动中让学生施其所长,发展个性,学有所教,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做到有趣有效有用;聚焦学生,重实践,通过活动使学生熟练运用营销手段与方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从事商品经营与管理能力,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案例2: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为中职学子畅通三二分段、技能状元保送、自主招生、“3+技能证书”高职高考等多元升学途径。2016级学生共有287名同学参加2019年高职高考,上线人数281人,上线率97.9%。2016级中8个专业共有177名学生通过校内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方式,进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获得全日制学位。其中,共有198人考上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质量的院校。刘沅君、杨悦滢同学考上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就读,圆梦了中职学生的大学意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综合作业”赛项的林洪星、庄鹏、黄恒烽3名技能状元获保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资格。
(二)产教融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1.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动教育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三者融合,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推动职业院校向黄埔、增城和南沙布局。拟新设1所应用型本科和2所高职高专院校。同时大力推动将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在黄埔开发区以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市、区共建“广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区”,广州市教育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制定了建设方案,首批建设区块链、智能制造等7个产业学院。示范区的建设在引导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园区布局、建设多功能的实训创研基地,建设一批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示范学院,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切实对接中小企业需求,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产教融合平台(“一库三平台”——专业技术人才库、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及成立产教融合服务型企业作出探索尝试。广州还在增城区以广州科技教育城与科技小镇布局实现科教融合发展;在南沙区以引入中外合作办学布局实现服务自由贸易区发展。
目前,广州市中职及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特征大体相一致,但随着广州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学校需要加强新专业的开发力度,淘汰与专业发展不适应的专业。广州市中职和高职院校正在加快现有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专业优化。广州市发改、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出台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各院校办学定位,以八大院校组团对应广州重点产业。近年来,广州市通过建设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项目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各职业院校优化专业与产业的联动,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增设了工业机器人、云计算、智能控制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等54个新专业,停办了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25个专业。配合广州市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发布了《广州市教育系统IAB产业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计划(2018-2022年)》,从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育人机制、提高IAB人才的培养质量等方面予以密切配合。
下一步,广州将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重要基础”和“职业属性”要求,根据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的总体布局,整合资源,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强学校基础条件建设。通过进驻广州科教城、原址扩建、校区置换等方式,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
案例1: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目前开设有眼视光与配镜、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13个现代服务类专业。其中眼视光与配镜、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与管理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电子商务、会计专业被全国商业联合会认定为全国商科特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广东省首批“双精准”建设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等3个专业为广州市级示范专业,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宝岛现代学徒制”等3个项目为广州市校企合作示范项目,新增电子商务等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支持实训基地,
学校牵头制定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商品经营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商贸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牵头制定广州市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施方案,领跑区域、乃至全国中职商贸类专业建设。
案例2: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专业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发挥“软件与信息服务”这个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优势,带动学校其他专业建设,2017学年学校新申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两个专业为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拟开发“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测绘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方向)”、“数字影像技术(网络媒体策划与制作方向)”、“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运营方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智慧城市应用与管理)”等新专业及专业方向。
学校还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展开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程探索和建设工作。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优必选机器人为载体,结合树莓派技术,开展创新应用。搭建机器人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筹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大赛。
作为广州市STEM课程实施试点学校,学校以工作室为载体,组织青年教师,带领专业社团学生,进行电子创客的产品创新活动。参加广州市智能服务机器人(垃圾分类专题)大赛和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均获一等奖。
案例3:广州市市政职业学院注重学生技能培训,与企业精准合作,根据企业需要精准培养人才,在教中学,在学中做,有机地把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打造一系列“双精准型”专业人才。其中市政工程施工、给水与排水、工程造价、数控技术应用”为“省重点建设专业”;园林、建筑装饰、建筑经济管理为“市重点建设专业”;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被教育部、住建部批准为建设行业紧缺人才专业,形成“大市政”特色的拳头专业群。2019年省赛上,学校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项目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工程测量项目获得二等奖,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给排水)项目获得三等奖,三个项目均获得了2019年国赛资格。
案例4:2018年9月,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整合11个专业、700余名学生入驻广州开发区,成立动漫游戏产业学院,成为市属高职院中首家对接产业链上中下游成立产业学院的院校,拉开了创立产业学院、创办“四链接”论坛、创设系列专项课题、创新校企激励措施和创建临时党支部等“五创”工作的序幕。今年3月,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又与番禺区敲定了服务番禺区域经济建设第二产业学院的方案……上述一系列“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产教融合发展探索,引发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关注。在该院主办的产业学院建设专题研讨会上,被誉为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为解决“校热企冷”问题打开了思路。
2.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近年来,广州市推动职业学校新一轮内涵建设,重点打造示范专业办学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教产对接、校企合作项目,创建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教产对接、校企合作项目的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广州多所职业学校还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构建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
组建职教集团是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建设适应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举措,对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对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州市共成立旅游商务、财经、商贸、工贸、城市建设和现代商贸、店长、工业交通、物流、工程职业与职工教育等10个职教集团。其中广州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店长职业教育集团、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为广东省2018年示范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成员单位资源,对准广州战略、支柱、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统筹和规划、专业结构优化、旧专业改造、新专业开发、专业技能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政策设计上,为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
各类企业在全市中职学校设立培训中心(基地)达95个,2017学年校企联合开办178个“订单培养班”,年均订单培养学生近1万名。2017学年校企合作企业数达36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48个。
与此同时,市属高职院校中已经有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科技 贸易职业学院4所高职被教育部纳入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申报并认定了6项产教对接示范项目。广州市一批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推动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打通和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主动服务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案例1: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互相授予“机器人专才培育基地”、“机器人专才实践基地”牌匾,共同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采用“大循环交替”跟岗学习方式,即以学期为时段,半学期在企业、半学期在学校的交替学习方式,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习与工作的交替、智能与技能的提升,由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逐步过渡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到目前为止,已分别在2014、2015、2016级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中开展了三轮的跟岗学习,共有150人参加,实现人才培养紧贴行业企业要求,为广州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岗位培养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老师们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编写的《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已于2017年11月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公开出版。
案例2: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电信10000号‘现代学徒联读项目’冠名班。作为 “中职+高职”现代学徒联读全媒体服务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在第三学年被企业录用并同时被邮电学院录取的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身份,就业升学两不误;被录取的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实现一边工作领薪金,一边读书拿文凭(全日制大专);采用“学训一体”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在岗成才。
案例3: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依托广州财经职教集团、广州市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建设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个校企合作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多点对接,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为100%。会计专业成立会计工作室,与广州优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代理记账优业班”,两期学员有52人,每月完成260多家客户的代理记账和纳税申报业务,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在两个月内独立上手完成真账实操。商务英语专业开展敦煌网、Wish、亚马逊平台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实践育人,学生通过真实业务掌握跨境电商操作流程;华侨校区跨境电商工作室外包实训项目订单业绩突出,成交客户来自美国、欧洲、新西兰等国家与地区;太和校区依托外贸电商孵化基地和跨境电商学生创业基地,继续开办“外贸特种兵”第5期订单培养班,成功孵化培养出企业所需、高职满意的跨境电商人才。
案例4:广州市建筑工程专业学校与广州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监测站共建建筑材料检测基地,聘请公司技术骨干担任特聘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探讨建筑材料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案的实施。学校先后与多家企业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订单班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案例5: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与广州南沙大酒店合作,在烹饪课和酒店管理等课程中进行课程内容融合。烹饪课以学校为主导,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烹饪的基础知识课程学习;酒店编出相应的培训资料以及运用适当的培训方法,让实习的学生在岗位实践时对应基础知识进行深化知识学习和实操,作为学校专业课的延伸。酒店管理课程由酒店主导,由酒店根据工作任务构建相应的知识要点并编成课程资源。学校的专业教师在这些课程资源库选取部分适合的内容放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得以在课堂上直观地初步了解酒店的实际运作,为学生接下来的岗位实践做了有效对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酒店相应的培训压力。
(三)引育结合,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对标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标准,执行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2017学年,广州市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并于2018年7月公布第一批培养对象的名单,首批认定职教名家5人,职教名校长5人,职教名教师40人,共50人。该工程旨在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丰富实践经历、拔尖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职教名家、名校长和名教师,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幸福广州”、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造南方职教高地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广州市中职有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4人,包括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刘建平、张立波,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蔡基峰、王永红。广州市中职教师参加2018年全省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2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3个,在全国排名领先。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水平,在广州市教育局的统筹下,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市教育研究院分工协作,逐步建立了高校引领、专家指导、基地支撑的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并于2018年7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广州市中职学校校长培训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
下一步,广州将推进“引育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引进标准,大力引进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专家,重点引进领军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二是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和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配合广州市人社部门,推进建立绩效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职业院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收入和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劳务收入等单独据实核定,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数调控。
案例1: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企业能工巧匠等方式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68人,校内兼课人员6人,校外兼职教师40人,校外兼课教师22人,生师比为19.54:1。
为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该校通过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校企合作、专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考取与本专业相符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等途径强化双师素质。2018学年校内“双师型”教师人数为171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89.06%,专任教师参加培训平均进修天数为20天。
为了进一步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作用,学校聘请了40名校外兼职教师,其中36名参与了校内教学,总学时为1073.5,学时人均为30.67。
案例2: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重视新教师培训,完善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发挥高级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新教师更快更好成长。结合名师工程,多途径开展活动,施行“师德一票否决”,评聘结合。推荐新一批骨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遴选建设校级“名师工作室”9个,遴选推荐4位教师分别参加市级“骨干教师”、“职教名家”、“职教名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技能证书,培养双师型教师,2017学年有4位老师取得高级技师证书,5位老师取得技师证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新任专业课教师定期去行业实践一学期。
(四)塑造人才,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1.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荣获多项技能竞赛大奖
近年来,广州职业教育取得快速发展。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确定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确定18所高职院校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双双入选。
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广州市属3所高职院校共获奖6项,首次获一等奖1项(全国共50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获奖总数排名全国高职院校第三。在2018年公布的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市属高校共获奖2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97%以上,居于全省前列。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在全国乃至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如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梁智滨同学最终代表中国队参加世赛砌筑项目比赛,获得该项目金牌。广州市代表队自参加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以来,参赛人数、获一等奖人数连续10年全省第一;2018年,广州市中职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共14个一等奖(占全省54%),获奖总数38个(占全省38%),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接下来,广州将启动职业院校三年提升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推进校内实训场地改造建设,加快实训工具、设备更新,新实训课程等建设。推进市级(省赛)职业技能大赛竞赛及集训基地建设,满足实施广州市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培优训练需求,积极创建条件并申办省赛、国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省市选拔和国家队集训)基地。推进职业院校“三教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广州市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计划,积极推动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建设。
案例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广东省向教育部推荐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进入教育部公示名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1。2014届、2018届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获奖数量居全国同类院校第1。
2015-2018年间,该校获得1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立项建设6个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其中一类品牌3个,二类品牌9个,8个专业通过省级重点专业验收。至此,学校共建设有玩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管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等6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9个省级示范性专业,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2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其中省级以上重点专业数的占比为62.5%。
案例2: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广东省向教育部推荐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进入教育部公示名单。截止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中期阶段,该校已累计产出国家级标志性成果42项,四年整体完成率73.7%,省级标志性成果101项,四年整体完成率78.9%。
该校依托广州工业交通职教集团,与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骨干轨道交通企业紧密协同,在专业共建、培养标准合作制定、课程资源联合开发、师资共建、订单与委托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方面深化了合作。该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高铁“走出去”、广州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联合职教集团内核心合作单位(17家轨道交通类典型企业,国外2所高校,国内15所轨道交通类本(专)科高校),升级职教集团合作机制,牵头成立华南“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
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包括获得立项国家级示范专业点2个,牵头研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2个、实训教学设施建设标准1个,立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备选库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立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等。
该校的轨道交通特色办学得到持续强化,对接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省、市重点发展产业,组建了轨道交通机车与车辆、轨道交通供电与工程、轨道交通运营与物流、智能装备制造与检修等6个专业群,进一步优化了轨道交通特色品牌专业结构。
案例3: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创新技能培养模式,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三段式”技能培养模式,推动教学能力建设,培养现代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三段式”模式,即技能培养以基础、提升、拔尖三阶段层层递进,既能满足全员培养,使其掌握教学计划内专业技能点知识及实操能力,又能深入培养有兴趣及特长的学生,使其有备战各类技能大赛的能力,以赛促学,工作后能起到技术骨干的作用。
多年来,该校在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近5年,学生参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14人次。学校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同样成绩骄人,林晓滨同学曾是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备选选手;2017年,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梁智滨同学勇夺砌筑项目冠军,覃谋富同学为瓷砖贴面项目备选选手,学校培养的多名选手在国家选拔中名列前茅;2018年,学校培养的8名选手全部入选国家集训队;2019年,陈子烽同学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国家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正选选手。覃谋富和吴显涛两位同学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和抹灰与隔墙系统的备选选手。
案例4:近5年来,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得11项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51项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62项市级技能竞赛一等奖。在2012、2014和2016年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汽车车身修复专业7名学生晋级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2018届毕业生曾俊钦参加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五羊杯”全国首届机动车检修工职业技能竞赛获第一名,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
2.支撑城市发展
职业教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广州的职业教育在支撑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有效服务民生改善、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与城市的融合共生。
案例1: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为服务本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凸显“立足交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设有汽车维修、汽车制造、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燃气工程五大专业群共12个专业,根据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需要,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2个专业方向,专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集群发展效益彰显,行业特色更加鲜明。
案例2: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广州市十大重点产业、新兴战略产业为依托,重点建设发展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专业。包括制药技术、中药制药、药剂、药品食品检验、中药专业、制药设备维修、生物技术制药专业、营养与保健专业、中医保健康复(健康养老)等专业。形成了与“大健康”产业链精准对接的医药特色专业群。
案例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战略,组建7个专业群抱团发展,按照“五个一流”标准优化专业建设标准;按照院级做培育、市级做支撑、省级与国家级做带动的路径,坚持院、市、省、国家级四层递进建设龙头专业与群内专业,建构7大专业群,基本形成与区域急需发展产业布局一致、轨道交通产业高度吻合的专业建设体系,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专业群对接的产业包括智能制造产业、轨道装备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现代运输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案例4: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起成立老年护理方向班,并对老年护理课程进行了阶梯式课程体系改革,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与一些老人院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的同时增进职业情感;编写了老年护理专业特色教材《老年居家照护》,增加了长期照护、居家照护及质量监测、居家环境评估等专业前沿内容;护理系吴岸晶主任联合两家企业成功申报“基于校行企多方联动的涉老服务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在此平台下孵化出4个创新创业子项目,共同助力涉老服务事业发展。
(五)职教帮扶,体现社会责任感与美誉度
1.社会服务
广州市中职和高职院校,坚持利用优质资源,通过社会培训、技能服务、社区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案例1: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教职工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2018年,该校获得知识产权116件,其中廖慧老师作为第二完成人研发的“轨道交通大功率高可靠供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先后获得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至今学院累计为企业提供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17亿元。
案例2: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走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同时与广州市食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积极为广州市医药行业企业的职工开展GMP认证、药物制剂工、中药购销员等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还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合作,开设成人大专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案例3: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民间传统工艺——玉雕专业的邓文航,在朱晓宁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掌握了玉雕技艺。在校期间他参加了一系列的行业大赛,获得优异成绩。毕业后他到了国务院特殊冿帖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州市传承文化100双巧手之一高兆华大师工作室工作,在高大师的指点下不断提高玉雕技艺,利用每块玉石的特点去创作,集形、神、巧于一体,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案例4: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充分发挥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品牌效应,在职后培训工作中起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广州市学前教育服务。学校作为广东省幼儿园、教师省级培训基地,在本学年度承办了一期“广州市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2017-2018学年,分别开设了园长班提高班、园长高研班两个班,招收学员人数为64人、34人,均超出计划4人,人员覆盖全市各区。相比于上一年面向本市十区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招生共计招收学员63名学员多出了1人。培训周期从2017年6月到10月,利用周六或周日进行,累计共28天,172学时。作为国家技能鉴定所(保育员工种),本学年度对外培训鉴定6679人次。
近年来,广州市开展东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口帮扶、转移招生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技能扶贫”。先后与新疆、青海、贵州省黔南州、毕节市以及省内东西两翼、北部山区等地展开职教帮扶工作。2018年起,招收广州市对口帮扶的贵州省黔南州精准扶贫学生69人,面向云南红河、临沧帮扶招生441人,努力实现智力帮 扶,助力精准扶贫战略。
案例1: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开设房地产、机电、建筑三个专业簇群。学校发挥学校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协作云南红河州、临沧市、贵州黔南州进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2017学年,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精神,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专业品牌优势,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办电梯专业,开展联合办学,东西(部)协作开展人才培养,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程的深入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黔西职校于2018年6月成功开设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填补西南地区电梯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按照两校签订的《联合办学协议》,黔西职校于2018学年开办了电梯专业“1+2”联合办学(班),在校学生62人。学校还在2018年6月向黔西县中职学校捐赠了两台迅达自动扶梯、三台模型电梯、一个控制柜,价值50多万元,为电梯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训创造条件。
案例2:2018年7-8月,由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承办的广州市政府-西藏波密县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岗前培训班在林芝市波密县顺利举行。学校共选拨了12名校内教学骨干教师,分3个批次赴藏,面向波密八盖乡、倾多镇、松宗镇、玉许乡、多吉乡、康玉乡等基层幼教工作者开展支教活动。课程设计涵盖四大模块,累计118个学时,既包括《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等教育理论课程,也包括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教育等教育技能类课程,同时还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职业道德》、《家•园指导技巧》、《幼儿园综合管理》等教育管理类课程,最后还安排了教育实训环节。学校还为西藏学员准备了一本《幼儿园政策法规汇编》以及一套幼儿园工作用书等教学资源,确保参训学员在日后工作中能快速查阅和参考。
(六)开放办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腾飞
1.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携手港澳推进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粤港澳相互承认高等教育专科学历的可行办法,推动分步分批建立粤港澳高等专科学历互认机制;积极探索完善三地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合作与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在大湾区内实施职业资格互认制度。
早在2014年,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就与澳门旅游学院在内容课程技能交流、证书共同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师生交流,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人才分段培养的模式,共建标准、共享课程,从而达到了人才的三地适用,并努力探索实现证书通融。
2019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学院签订了《广州市教育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广州与澳门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广州市教育局将与澳门旅游学院在探索旅游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机制、构建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共同培养各类旅游人才、筹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加强师生交流互访、推动澳门旅游学院与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开展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和交流,促进双方旅游人才的学历提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
“穗港澳台四地技能节”以技能交流为切入点,通过搭建“四地”技术技能交流平台,加强情感交流,传承中国文化,推动“四地”职业教育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合作与发展新模式,为“四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共同打造职业教育文化名片。“技能节”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举办。用技能交流的形式带动“四地”职业教育在办学水平、教学模式、师资培训、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除了技能展示以外,技能节还包括主旨演讲和论坛。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院校、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学理念、师资培训、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话题展开研讨,并就职业教育的热点话题、行业发展趋势、专业技能教学现状进行专题研讨。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凝聚了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排水专业的毕业生钟向荣,城建专业的叶柔健参与港珠澳大桥系列配套工程建设。广州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加强国际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广州职业教育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与水平,从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到输出经验,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案例1: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葡萄牙工作站挂牌,其中“中华茶艺工作室”和“中餐烹饪工作室”在葡萄牙国家旅游局下属职业院校挂牌,未来学校将通过“工作站”、“工作室”等交流平台,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将“中餐繁荣计划”、茶艺与茶文化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学校通过项目合作引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综合素质人才,先后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间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效开展教师交流与培训、学生实习就业与交流、课程合作与交流等活动。
案例2: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办学的可行模式。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院、韩国南首尔大学合作开设韩语国际班,采取2+1+4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完成2年的中职课程,并穿插韩语课程和韩国文化特色课程的学习;两年学习完成后,转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院就读,主要进行为期一年的韩语集中训练强化,通过考试达到韩语TOPIK3级水平,取得中职毕业证后,直接进入韩国南首尔大学进行四年的本科课程,学生毕业后取得教育部认可的学历学位,不仅成为精通韩语的复合型人才,还可以享受留学归国人员待遇。
案例3: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师生视野。学校加入由中国教育部与德国外交部在国内实施的“学校——塑造未来伙伴”(PASCH项目),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成为该学院在中国的伙伴学校,在学校汽修专业德系品牌班(包括奔驰班、奥迪班、大众班)开展德语教学,考取Fit in Deutsch A1的德语证书。与英国诺丁汉中央学院结成“技能发展合作伙伴院校”,在学校成立“IMI”认证中心,引入英国汽车维修工培训课程体系、考评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今年共有16名学生获得IMI二级认证(英国汽车维修工二级)。目前,学校有2名教师通过IMI内督员的考评,学校2018年IMI项目通过外督员考核。
案例4: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系一国际合作项目”。体育产业系与芬兰合作开办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2018年学院首届“中芬班”毕业生已经获得芬兰合作学校的本科文凭;体育运动系与西班牙体育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培养国际化足球人才;体育保健与康复系与美国春田大学合作共建体育康复医院,创新了中西医优势结合的理疗技术;学院与韩国忠北体育高中开展定期互访交流项目,被列入广州市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案例5:广州电子信息学校跟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开展合作,2017年和2018年共39人已顺利前往新西兰学习深造,在中外合作、中职与大学衔接、课程对接等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推进跟英国伯明翰学院的合作,深入探讨双方共同建立英国学徒制模式的教学标准,以及双方合作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人才培养基地等内容。
三、发展建议
(一)解决办学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助力职业院校持续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市部分职业院校存在着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解决办学用地困难的问题,使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达到国家设置标准,更好地助力职业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主动适应广州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对接广东、广州优势产业、战略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调整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结构,按“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逐步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针对已有专业设置但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如养老护理、大健康等领域,通过新增专业点、扩大培养规模、加强在职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力度和规模。
(三)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地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老师的社会地位。为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建议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培训包括定期下企业学习、技术进修和出国培训等,考核包括实行考核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度等,促使岗位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支持校企共建若干个市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对于参与建设的校企进行政策支持。解决“双师型”教师聘任后职称匹配问题,增强专业技能人士到职业院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进一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打造人才培养“立交桥”
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实施职校“1+X”证书制度试点 ,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强调行业岗位持证上岗准入制度,突显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完善招生机制,建立更优化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在打通中职升学通道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优质生源报读职业院校,引导社会真正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扩大中职生升读普通本科、大专的对接院校、对接专业和招生名额,尽可能实现入读中职各专业都有升读本科的机会,让中职生升学与高中生一样顺畅。在普职融通上做更多尝试,比如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的学分互认等。通过更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切实的高考改革来实现学生按专业、职业来进行选择,让高分段的学生也能主动选择合适的职业教育。
(五)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加快落实《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共进共荣共发展的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税收的抵免等政策设计,激励企业主动与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探索高职、中职、企业三方合作,三方协同人才培养。
(六)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机遇,分行业建立职业教育联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要求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要认真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在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协同发展。可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分行业建立职业教育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