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层次到两种类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春天
政策热点 | 2020-06-25 15:23:06
在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一句话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份被看做“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的方案,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性作用。
01
在现社会的发展阶段中,职业院校院校不是家长和孩子的第一选择。很多学生都会有“我考不上普通院校,才选择职业院校”的心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发展承受着社会偏见。有些人认为,从职业院校毕业后没有出路,工作不体面,薪水不高。毕业生还要忍受职场学历歧视。正是这些偏见,让职业院校生源不佳,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的起始端和终端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究竟是生源不佳导致出路不好,还是出路不好导致生源不佳,很多人难以给出答案。不过,笔者认为只有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才能够优化生源结构,提升就业前景,从而实现职业学校良性发展。
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春风,职业院校得到了发展,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提升,输出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而这批人才需要面向社会,要实现人才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02
站在企业的角度,很多企业往往感慨即使开出高薪,也聘请不来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用人和培训成本上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往往不能精准供给市场。企业用人需求得不到满足、职业院校的优秀专业人才输出不到位,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大痛点,这就需要有一座构建校企合作的桥梁来融通双方,实现产教融合。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入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学校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同时,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技能工作所能够带来的“获得感”,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03
在职业教育中,最成熟且也做得相当好的要属德国。据统计,德国有60%的青少年选择职业教育。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德国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是欧盟最低的。这不能不说得益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培养相结合,培养出了符合社会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
这样的学习环境是由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尊重以及技能人才较高的薪酬支撑的。在德国,技工的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以及白领,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学生会选择职业学校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在路上。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在未来5-10年,大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300个产教融合基地将要形成,中职升学渠道打通……可以预见,未来职业教育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真正从两个“层次”的教育回归到两种“类型”教育上来。
通过这个生态圈,共同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习、工作与学习之间的鸿沟,使得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