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印发实施《行动方案》!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政策热点 | 2024-12-19 10:39:09

图片2.png

图片1.png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今年4月印发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任务

(一)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

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教程,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衔接认定相应职称。

(二)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

加快开发一批数字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基本职业培训包、教材课程等,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数字培训资源开放共享力度。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三)开展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

加大对数字人才倾斜力度,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支持一批留学回国数字人才创新创业,组织一批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回国服务。

(四)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

支持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业载体、创业学院,促进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专业投资机构,投成一批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建设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业性国家级人才市场,培育发展一批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五)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

紧贴企业发展需求开设订单、订制、定向培训班,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数字素养和专业水平,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建设,加大博士后人才培养力度。

(六)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

在全国技能大赛专设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数字职业竞赛项目。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数字领域,促进高水平数字人才与项目产业对接。


二、政策保障

(一)优化培养政策

结合数字人才需求,深化数字领域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作用,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新增一批数字领域新专业。

(二)健全评价体系

持续发布数字职业,动态调整数字职称专业设置。支持各地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增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职称专业。

(三)完善分配制度

完善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数字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制定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数字人才特点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四)提高投入水平

探索建立通过社会力量筹资的数字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各地应将符合本地需求的数字职业(工种)培养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对符合条件人员可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

(五)畅通流动渠道

畅通企业数字人才向高校流动渠道,支持高校设立流动岗位,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高层次数字人才按规定兼职,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数字领域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兼职创新、在职和离岗创办企业。

(六)强化激励引导

将高层次数字人才纳入地方高级专家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在住房、落户、就医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创业投资、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支持或提供便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和培育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数字人才成长成才良好环境。

3.jpg

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快速,数字人才需求缺口将持续扩大且呈现多元化、高端化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融合,促使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这不仅需要大量掌握基础数字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迫切需要具备深厚数字技术理论功底、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面对这一新形势和发展需求,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必须紧密合作,聚焦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构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以确保人才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打造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助力数字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职教桥,作为专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服务者,深耕多年,积极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与新路径,为实现区域产业链和人才链无缝衔接提供技术助力和资源支持。

致力于加快开发一批与数字职业相关的培训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师资队伍培训上,职教桥特别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培训,来提升教师的改革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开发培训教程,开展规范化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并鼓励教师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从而衔接认定相应职称,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空间。

4.png

在专业(群)教学标准开发上,职教桥依托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管理平台,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协助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实现新职业、新专业、新课程的协同共生。

5.png

同时,职教桥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协同教育专家过程性指导推进校内教师团队开发满足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要求的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教材;制作符合课程实际和特色的微课视频、教案、PPT、试题、教学案例等资源;开展 PPT、教案、试题迭代优化等工作。

6.png

除了教学资源建设外,还积极联合院校企业打造优质教研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提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指导服务,举办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等,促进高水平数字人才与项目产业对接。

7.png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职教桥的重要业务。一方面,借鉴、参照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高质量高标准培养与培训。另一方面,依托国外企业资源,建立健全教师赴国外企业挂职锻炼制度,让教师参与国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帮助院校基于自身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结合国外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进行定制开发,并向国外职业院校输出和应用。同时,还开展学生国际交流访学、海外学历提升。

16.png

17.png

19.png

20.png


在数字人才培育过程中,数据的价值至关重要。职教桥凭借其强大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为院校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职教桥大数据体系,已有 7 年持续数据积累,覆盖全国 333 个地市、300+数据来源渠道、1 千万用人单位招聘信息、6 亿+有效招聘数据,支持产业岗位分析、院校专业分析和产教对接分析。

21.png

除此之外,职教桥还提供大数据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学院规划、专业(群)发展战略咨询、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就业对接等一系列服务。

未来,职教桥将继续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不断优化升级服务模式,为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数字人才生态体系贡献力量。

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