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产教】产教能力图谱: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为何备受瞩目?
行业导航 | 2025-02-08 10:48:38
在工业4.0与数字经济交织的时代,职业教育如何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的难题?答案或许藏在一张“图”中——产教能力图谱,这一融合数据智能与教育创新的“图”,正悄然成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驱动:从“提质培优”到“新双高”的战略跃迁
自《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以来,产教融合从“纸面倡议”走向“行动纲领”。2024年,随着教育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的落地,“学科专业知识图谱”与“专业技能图谱”被明确列为数字教育发展的核心抓手。同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新双高”建设目标——“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职业教育划定了两大主战场:
·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群,实现“一链一群、一群一策”;
· 高质量课程体系重构:以行业标准为标尺,打造“金课”与“活教材”;
· 数字化资源全域贯通:建设智能化教学资源库,打破“信息孤岛”;
· 校企协同平台升级: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实现资源共融、人才共育。
这些政策不仅为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更让产教能力图谱从概念走向落地,成为破解产教“两张皮”的关键工具。
产教能力图谱:从“经验办学”到“数据治教”的跨越
传统职教课程设计往往依赖“经验判断”,而职教桥通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得出的产教能力图谱,是通过六大核心图谱,将产业侧与教育侧紧密结合,实现四链融通,从而推动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 产业侧:产业链-岗位链-技术链
· 教育侧: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知识点
这种结构化的能力图谱不仅为产教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全域赋能:一张图谱如何重构教学全流程?
产教能力图谱的价值不仅在于“诊断问题”,更在于“动态优化”:
· 精准锚定岗位缺口
图谱可以帮助学校识别产业链中的关键岗位及其能力需求,从而为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分析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岗位需求,图谱能够精准识别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帮助学校明确各岗位的需求度和要求程度,从而为课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院校提供专业设置了“指南针”,避免盲目跟风开设“过热专业”。
· 智能填补知识空白
通过分析知识能力的覆盖情况,图谱能够帮助学校增补课程内容,填补知识空白。例如,图谱可以显示某个岗位的能力需求与现有课程知识点的覆盖度,并识别出哪些知识点尚未被充分覆盖。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增补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 动态优化教学过程
图谱还可以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教学进程,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同步。例如,通过分析知识点的使用度和培养程度,图谱可以帮助学校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进程和教师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从了解到精通的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这种动态调整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还确保了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
通过产教融合图谱的广泛应用,学校能够实现从岗位需求到课程设计、再到教学优化的全流程管理,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数字化支撑:图谱如何让产教“融合”起来?
在数字化时代,产教融合的实现离不开智能工具的支撑。通过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学校可以实现从产教知识与能力的动态对接,从产业需求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具体而言:
· 借助大数据与AIGC助力专业调研
· 凭借知识图谱与AIGC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 依靠向量知识库与AIGC赋能教学材料创作
· 通过多维度画像与AIGC实现人才精准培养
从而全方位地促进专业与课程标准的加速开发更新,有效提升标准建设的整体质量。
未来已来:产教图谱将如何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产教能力图谱的价值,远不止于优化课程体系。它正在构建一个“教育—产业—人才”的协同生态:
· 对企业:实时反馈人才能力短板,反向推动技术培训与研发创新;
· 对院校:从“闭门造车”转向“开放共创”,形成“教学—反馈—迭代”的敏捷循环;
· 对学生:获得清晰的能力成长地图,实现从“被动学习”到“目标驱动”的转变。
当职业教育真正以产业需求为锚点,以数据智能为引擎,产教能力图谱或许将成为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教育新基建”——无声却深刻地重塑着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关注产教融合前沿动态,共同探索职业教育的未来范式。
【职教桥】推出【数说产教】栏目,本专栏以“大数据”为基石,将定期进行产业研究与人才需求的数据分析分享,还将对教育领域的时事数据、统计信息实时分享,致力于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及时的时事更新,为您揭示行业趋势,助力提高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